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王伯敏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53792
分享
445
粉丝
1982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王伯敏

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男,浙江台州人,1924年生,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既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又是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弟子。王 伯敏花五十年时间,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 面的理解。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王伯敏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 人。1988年9月,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图书奖”。1992年国务院授予王伯敏“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美协曾推其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王 伯敏是中国美术史界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美术史这门学科的杰出带头人。他以独具的慧眼,极高的悟性,超前的创见,开拓性地编著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版 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画构图》、《唐画诗中看》、《古肖形印臆释》、《水墨画纵横谈》、《柏闽诗 选》、《黄宾虹画语录》等四十多种专著,壹千多万字,在国内外出版。还有二百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出《王伯敏美术文选》。《中国版画史》。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版画的发展,着重介绍明代版刻绘画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历史上出版最早的版画专史,被日本和英国翻译出版。五 十万字的《中国绘画史》。既介绍画家,品评绘画作品,又述说绘画理论的发展。是我国于建国后率先出版的画史专著,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稳定了画史的编 写体系,也是在本世纪下半叶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画学史著作。该书首获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主编,全书二百五十万字,既勾勒了 美术演变进展的脉络,又概括了美术发展的规律,堪称中华民族上下数千年美术艺术的缩影,标志着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此书荣获中国图书奖。在庆祝国 庆五十周年之际,又获文化部首届文化艺术学科优秀成果奖。王伯敏艺术史学馆于2007年12月奠基修建。坐落于在王老家乡浙江省温岭市石夫 人峰脚下的锦屏公园内,环境清幽。该馆占地1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分为陈列展示区、公共服务区、藏品库房及办公区四个区域,主要陈列王 伯敏先生捐赠的手稿、著作、艺术作品及其收藏品等,将成为展示王老美术史论研究及艺术创作杰出业绩的一个窗口和开展文化交流、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活动的 平台。兼雄秀而得天真,寓苍润不失淡雅——王伯敏《黄山高》。裴建华。作为中国山水画技法集大成者,黄宾虹在 中国绘画史的地位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共认:他的笔墨运用已经超越了他所学习的前人,把中国画笔墨技法推向了顶峰,他辞世半个世纪以来,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 他,真可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学者往往在其博大精深的画学体系中撷其一枝,作更深入的研究,加以发挥,方有出路。众所周知的有:李可染得其墨法,层层 积染,厚重如铁;林散之得其笔法,以书入画,铁划银钩。而王伯敏先生则得其水法,淋漓爽利,浑厚清新。王伯敏,浙江台州人,1924年 生,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师从黄宾虹先生,曾为徐悲鸿研究生。先生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以美术史论称誉学界。黄宾虹先生 曾赠诗,将其比作唐代美术史论家张彦远。因其所著《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和《中国美术通史》,被沙孟海先生戏称为“三史罕人”。教学著述之余,偶 作山水画,虽多小幅,却极尽书卷之气,去尽铅华,浑朴清新。设色山水《黄山高》。虽不足尺幅,然气质高古,于水墨运用,得宾翁之神韵,而 又自出机杼。该图写黄山,置景平实,疏密有致,虽不似时人画黄山之剑戟突兀,故作姿态,但却兼雄秀、寓苍润,不失大家风范。构图成品字形,分三大块:左面一块为主体, 占面较大;起笔为低坡,承以高阜,转而为峰。右面一块较之左面小,为一低峦。左右两块以溪水相隔,既分主次,又寓关联。上面一块为远山,覆于两块之上,虽 轻如烟雾,却能统一画面。,作大合之势。统观此幅,深得黄宾翁黑、密、厚、重之精髓,而留白作眼,因势利导,更显自然平和,无斧凿痕。用笔上,以草书入画,中锋侧锋互用,转折处呈折钗股,锋芒收敛,张力内蕴,含蓄而劲健。皴擦处以枯笔随意写出,以实求虚,不落古人俗套,使画面更加灵动清新。用 墨用水上,以松烟宿墨为之,浓淡干湿交替使用,尤以积墨和破墨法见长。其实中国画之用墨,从根本上讲就是用水,浓淡干湿说到底就是水与墨的比例大小,而破 墨法就是水与墨的次序先后。王伯敏先生深谙此道。自黄宾翁定居杭州栖霞嶺19号直至逝世,王伯敏先生始终服侍在侧,目睹了黄宾翁衰年变法的最重要的过程,因此对黄宾翁的得失最知根底。在《黄宾虹的用墨与用水》一文中写道:“他的最大成就就是用墨和用水。他的墨法和水法,可谓前无古人。……可惜他已经是暮年 了,……没有来得及讲出他的许多宝贵的体会。”正是基于此,王伯敏先生曾着力钻研,总结出“用水九法”,并付诸实践。此幅几乎运用了所有水法,而尤以铺 水、凝水最具特色。铺水是在基本画成后,以略带墨或色的水在画面上铺罩一层或数层,其目的是使画面更加统一和谐,浑然一体。凝水法是王伯敏先生在黄宾翁水 法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创造的一种用水新法。其方法是用大量含水之笔,调以淡墨,直接挥写,并任其在生宣上渗散,以获得纯净透明、酣畅淋漓的效果,用此法既 可以主体形式出现画大块山水,表现雨雾朦胧景象,亦可用来勾划远山,表现轻烟浮岚之景。此幅属后一种。此幅设色上用减法,以青绿为主,缀以朱磦、白粉,显得淡雅而沉稳,隐喻春意,含而不露。注:此文发表于2003年5月22日《中国书画报》浙大艺院举行王伯敏美术回顾展2008-03-24我国著名美术史专家、中国美院教授王伯敏美术史研究回顾暨二十世纪美术史原著·研究文献珍藏展近日在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举行,至24日结束。。这 次展览是由民盟浙江省委、中国美术、浙江大学和西泠印社联合举办的。著作齐身的王伯敏生于1924年,籍贯浙江台州,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这次展览展出了王伯敏教授全部美术 史著作;20世纪各家美术史著作全套珍藏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并配以王伯敏教授创作的书法、国画作品,从而为当代中国美术史研究存留一份珍贵的文献档案、同 时也全面反映了王伯敏教授在学术、艺术方面的综合成就。据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先生介绍,近百年中国美术史、绘画史研究,名家辈出,从陈师曾、姜丹书、黄宾虹、潘天寿到郑午昌、傅抱石、滕固、王均初,再到建国 后的俞剑华、阎丽川等。但若论百年中国绘画史专攻在时间上的“殿军“,却不得不首推王伯敏教授。王伯敏先生的学术业绩体系极为庞大,但他矢志不渝、专心致 志皓首穷经,把一生奉献给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人生踪迹,在他的同辈人中是罕见其匹的。而这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心专注绝不旁骛的治学态度与学术精 神,更是造就他“三史罕人”煌煌功业的最根本所在。无论是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还是深入与扩大并举的研究视野与高度,王伯敏教授在当代中国美术史研究方 面,堪称是“一人而已”。陈振濂认为,作为现代中国学术视野下的中国绘画史研究,起于陈师曾、姜丹书,而在20世纪的终点,当以王伯敏为“殿军”,他,应 该被看作是一个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作归结,而为21世纪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奠定起点的关键历史人物。。(新华社)王伯敏,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男,浙江台州人,1924年生,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既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又是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弟子。王 伯敏花五十年时间,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 面的理解。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王伯敏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 人。主要作品1988年9月,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图书奖”。1992年国务院授予王伯敏“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称号。现 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美协曾推其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 家”。50多年来,王伯敏有《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美术通史》等43种编着出版。画山水外,间或写竹石。喜用松烟渍墨,尤擅用水,自具风格。王伯敏吸收古人对山水画水法、墨法的论述,系统地提出一套《水法》理论,在绘画界产生很大反响。王伯敏擅长画山水,竹石。作品风格突出,常在国内外展出。王伯敏擅长作诗,有《柏闽论诗》、《山水纪游》等出版。

返回顶部